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2.5%。2013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5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承接出口船订单6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3%;截至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154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0.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78.8%、92.7%和88.1%。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4071亿元,同比下降6.2%;船舶配套企业932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企业225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71亿元,同比下降18.3%;船舶配套企业47.2亿,同比增长7.8%;船舶修理企业4.2亿元,同比增长13.1%。2013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6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8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2%。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163.6亿美元,占比为61.2%。
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工信部、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网、、中国海事网、中国航运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对船舶工业融资,投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船业。
2013年,世界船舶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反弹,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船价格也基本见底企稳,给业界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当前船舶市场整体依然没有明显改观,预计后市成交量仍然有限。船企应该深入分析船舶市场运行规律和成交特点,争取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中抓住机会。尽管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受运力过剩困扰,国际航运市场依然延续以往的低迷走势。克拉克松综合运费指数平均值为9177美元/天,航运市场的弱势可见一斑。从船型看,油船和集装箱船运价指数相对坚挺,散货船运价指数大幅下滑。油船方面,尽管中国春节因素导致超大型油船(VLCC)平均日租金较2012年第四季度下跌近50%,但受苏伊士型油船、阿芙拉型油船等运费回升的提振,一季度油船综合运价指数环比保持稳定,较2012年第四季度增长1.3%,至17110美元/天,同比增长8.1%。散货船方面,受运力增长以及春节期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下滑的影响,散货船综合运价指数季度环比下降14.9%,至5500美元/天,同比下降9.5%。集装箱船方面,主要班轮公司通过降低航速、闲置运力和谨慎调价,使集装箱船综合运价指数基本保持稳定,一季度平均值环比增长0.8%,同比下降0.4%。
财务方面,滞后性因素使得收入及利润仍然承压。但考虑到2013年行业订单大幅反弹及该年基数较低,预计2014年中期起行业收入将企稳回升。由于下半年起船价开始回暖,预计2015年上半年行业有望逐步迎来盈利能力的小幅改善,债务负担及偿债指标将保持稳定,行业财务压力有望得以小幅缓解。
2014年,拥有良好的研发能力、适应市场的产品结构、稳健的经营策略、健康的财务状况及政策支持等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行业内参与主体,未获订单的落后船企则将陆续淘汰,产能将有所削减,2014年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2013年以来船业,航运价格整体有所回升,并带动上游船舶制造业景气度的企稳,船价结束了自2010年底开始的下跌势头,并在下半年小幅回升。运价回暖及船价位于近年来底部刺激船东纷纷下单定船。2013年1∼10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4644万DWT,同比增长183%;造船完工量3480万DWT,同比下降25.4%;10月末手持船舶订单1.18亿DWT,同比增长1.1%,较年初增加10.2%,造船行业订单扭转了2011、2012年的连续下降态势,呈现显著增长。
随着实力较强的船企纷纷获得订单,行业生产的延续性得以加强,中国船舶制造行业手持订单量亦出现了3年来的首次回升。2014年行业完工量将因此出现一定增加,船价有望维持在小幅上升通道之中,但仍将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并激发一定的新订单,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行业景气度有望小幅改善,经营风险将有所降低。
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船舶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产业,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潮里,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成为世人眼中的又一名弄潮儿。但过往的辉煌不代表以后。在世界经济衰退时期的现在,船舶业投资必须冷静投资。船舶工业的投资由于船舶制造业本身的特点,而具有:投资资金大,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这无疑是加大了投资成功的难度。从世界船舶市场订单来看,新增订单似乎已经略有好转,也就在这个时候船舶工业投资的疑问重新定格在投资者的脑海中。把握投资船舶工业的机会,首先要了解船舶市场以及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清楚认识到市场风云潜在线年上半年,受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我国工业主要造船指标和经济指标继续下滑。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利润为35.8亿元,同比下降53.6%。主要造船指标方面,2013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3.2%。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89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4%bsport体育,比2012年底增加1.9%。据英国克拉克松统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43.1%。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全球经济发展缓慢、航运供求关系未见好转、造船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造船成本控制压力加大、日元贬值带来挑战等影响,船舶企业面临的“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问题依然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bsport体育bsport体育bsport体育